叫陸憶靈,今年只有5 歲半,正在上幼兒園" />
![]() |
![]() |
|
![]() |
|||||
|
在浦東進才實驗小學的看校現場,一位“小小朋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叫陸憶靈,今年只有5 歲半,正在上幼兒園小班。雖然年齡小,但陸憶靈昨天的表現很好,在半個小時的校長介紹中,她一直十分安靜地傾聽,受到了老師的贊揚。她的母親楊女士是“80后”,她認為現在的學校教育與自己讀書的年代有很大差別,看校團為家長打開了學校大門,因此特地帶孩子提前來看看。 讓孩子也有選擇的機會 昨天的看校活動中,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前來,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浦東進才實驗小學看校團的50余位參與者中,有近一半的家庭帶孩子同行。 家長表示,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是讓他們提前了解小學生活,為幼小銜接做好心理準備。而跟著父母一起參觀校園,孩子們都感到好奇又新鮮。 何騏安小朋友平時愛好科學實驗,因此對學校介紹的科技節活動興趣盎然;靦腆的滕越小朋友對小學生活滿懷憧憬,直言想當班長。 駱女士帶著讀幼兒園大班的女兒來到民辦彭浦實驗小學看校。她說,孩子對學校的感覺很重要,只有喜歡學校和老師,今后才能學得開心、學得用心。家長顧先生也帶著兒子前來,并放手讓孩子參加學校在大草坪上組織的游戲環節,看著他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聽到兒子親口說喜歡這所學校,顧先生覺得參加這次活動很值得。 在民辦彭浦實驗小學為家長開設的咨詢環節中,一個小女孩的奶奶告訴記者,孫女膽子小,希望鼓勵她自己去認識學校,鍛煉膽量。該校的王芳老師說,孩子對學校環境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眼就喜歡這所學校,就能增加小朋友的歸屬感。” [ 家長挑選學校] 不想找個只會死讀書的地方 參觀過校園,聽了校長的介紹,家長們對學校的感受究竟如何?他們選擇學校的標準是什么?記者昨天在看校的家長中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家長們提到最多的是離家近、作業少。因為他們都不想讓孩子太累,希望孩子過得更快樂。 學做人、學溝通更重要 在金洲小學,沈女士帶著女兒提前了1 小時來到學校。看到接待的教導主任馬老師,沈女士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里的學習壓力大嗎?”她說,自己不希望孩子進的學校是個只會讓人死讀書的地方。“平時作業做到幾點?”聽完校長的介紹后,張女士特意找了一名在校學生打聽情況。“一般晚上6 點就能完成。” 學生的回答讓她比較滿意。張女士說,希望孩子每天都有玩的時間,有時間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相比起來,學會如何做人、與人溝通更加重要。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幼升小擇校觀:作業少 離家近1 |
|
閱讀下一篇:幼升小擇校觀:作業少 離家近3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