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近年來國際學校教學隊伍中不斷涌現了很多留學海歸,他們經歷過國外教育體系的鍛煉,說到師資就不得不說一說北京國際學校的師資力量,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如何判斷國際學校外教怎么樣。
國際學校外教到底好不好該怎么判斷呢?最重要的部分可以歸納為3點:
1、通過了解外教的個人履歷、教學經歷、薪資待遇等來判斷其好壞。這是最容易了解到的信息,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外教的資料是偽造的,但是大多數出現于培訓機構。
2、通過外教的來華原因、教學方式、教學態度來判斷其三觀理念是否優秀。能力不行的外教即使說的再漂亮,在日后的長時間相處也會漏出本性。所以可以讓孩子和外教大膽交流,多相處了解,是沒有壞處的。
3、通過了解教學證書及相關證件的齊全程度來判斷這名外教是否優秀。證書多,至少說明這位外教的職業水準高,專業程度足夠。哪怕不是特別出名,也至少能在課程學業上保障足夠的質量。
外教的數量在國內本就不是很多,稱的上優秀的就更少了。所以,學校的好壞一定不能簡單的通過在校外教的數量來決定。外教的真實質量才是決定學校好壞的因素之一。
小編為大家整理北京地區部分優質國際學校師資力量情況的介紹,供家長們參考選擇(點擊學校名稱查看詳情)
北京市房山區諾德安達學校中方校長孟秀麗,在公立學校、雙語學校、美國國際學校、IB國際學校、國際教育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和校長工作近30年,擁有英語和對外漢語雙學士學位,教育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市中小學校長資格,曾是兩所學校國際教育學校的創校校長。
在學校的管理上,孟校長相信任何成功的學校都有令人信服的愿景和價值觀。學校共同的信念要能夠吸引和凝聚一大批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的高水平的教師,激勵他們不斷學習,勤于思考和反思,追求,把中西方的融合教育帶給每一位學生。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采用,中外教結合方式授課,其中外教人數為51人,中教人數為8人,老師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理念上有著獨到的看法。
中加學校的教師由中國教師和外籍教師兩部分組成。中方教師是從全國各地招聘了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特級、的名師,一批具有高學歷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近年來大力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學校先后選送過40多位教師去加拿大、美國交流培訓。加方加籍教師由紐賓士域省教育部選派具有教師資格,由外專家局審核批準。
嚴格選聘中外教師是君誠辦學成功的關鍵。學校于2006年經北京市政府、市公安局、市教委三家審核批準,獲得可以接收外國留學生學習及外國專家工作的涉外學校資質,學校90%外教均為美國籍。君誠英文教師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在國際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深受孩子們喜歡。
擁有資深教育經驗的中外教專家團隊是新府學創造優質教學體驗的重要保障,學校師生比例為 1:4,更有多名外教攜手學科教師隨堂進行雙語授課,保障所有學生都能平穩順利地完成對海外教學氛圍和環境的適應及準備。
中外教師30余位。學校教師均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且具備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目前中教外教比例各50%,師生比為1:5。
領科北京擁有教職員工60多名,其中教師大部分來自英美加澳等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不乏世界名校的畢業生。老師平均教齡在8年以上,骨干教師在領科北京教學的時間平均在4年以上,師資隊伍穩定,教學水平優秀,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廣泛認可。
師資力量是國際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想要了解這些具體數據,一定要實地探校,預約國際學校開放日,可點擊文章底部預約看校表單,選擇意向學校預約校園開放日活動實地探校,更直觀的了解學校。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北京朝陽區哪些國際學校的硬件設施比較高端?朝陽區凱文學校、北京愛迪國際學校、哈羅北京、朝陽區赫德學校等國際學校的硬件設施...
答國際學校名校錄取率只是擇校的參考維度之一,家長更應關注課程與孩子的匹配度、師資穩定性及教育理念的契合性。若某校過度炒作錄...
答北京朝陽區國際學校錄取率怎么樣?朝陽區國際學校以高升學率和多元化的國際升學路徑著稱。根據2024年公布的數據,部分優質學...
答這是很多北京家庭比較關注的熱門問題之一,問題的答案是月收入至少達到8萬元,可以送孩子讀北京國際學校,因為北京國際學校學費...
答北京哪些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比較難?公辦國際部北師大實驗中學國際部、人大附中國際部(ICC)、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考試及外籍...
答國際學校的外教老師都持有教師資格證嗎?根據《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管理辦法》,中國并未強制規定外籍教師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但...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