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有著現代化的城市氣息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北京的教育始終走在前列,來北京上學已經成為眾多莘莘學子的夢想。
早在1993年,北京就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教育部門勇于推進中小學辦學體制、辦學模式、辦學形式改革,1999年全市有民辦中小學45所,"民辦公助" 中學31所,還有少量的"公辦民助"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城市地區興辦公立寄宿小學20所。高中辦學模式改革也在進展,1999年全市有綜合實驗高中8所,特色高中實驗校3所。新的千年,在國家提出要建1000所高中示范校時,北京就計劃發展60所。
經過20年的努力,北京市的中等職業教育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規模,目前已建成一批高效高質的骨干示范職業學校,其中被評為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學校的共計61所,如西城電子職高、海淀旅游學校等。這些學校從辦學思想、師資隊伍和管理干部隊伍建設、辦學模式、校內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以及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課程結構、實習教學和實習場地管理、資源配置、辦學的規模和效益、與經濟及社會的溝通等方面已初步適應北京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各類職業教育學校樹立了榜樣。
近幾年北京正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適應北京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從事技術應用、技術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高層次實用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上,北京是全國高等學校最集中、教育水平也最高的地區。舉個例子,在2000-2001學年度北京的培養研究生機構177所,高等學校120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59所,成人高等學校61所。這里面不乏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這樣的名校。在校研究生63990人,高等學校本專科在校生總數達54.32萬人,其中普通高校28.26萬人,成人高校26.06萬人。隨著近年來高校不斷的擴招,這個數字在不斷的增加。北京普通高校每年除培養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學生外,還以各種形式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成人學歷教育、進修生、預科生及留學生等各類學生,約占其在校生總數的47.5%。雄厚的高等教育基礎,較好的辦學條件足以使北京傲視群雄。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北京成人教育已經成為整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成人高、中等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社會文化生活教育為主要內容,社區教育、農村教育、企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2000-2001學年度,全市有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61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2000余家,而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教育機構就有93所。其中一些優秀民辦高校,機制特別靈活,善于從社會需求中設置專業,成為眾多來京學子的首選。這些辦學機構,既有部屬(中央在京單位)、北京市屬、區(縣)屬、行業所屬,又有獨立設置成人學校,還有普通高校辦的函授、夜大學。許多普通高校還在遠郊區縣建有分校或函授站。這樣,一個層次完備、條塊有機結合的辦學網絡星羅棋布在京城大地上。
北京成人教育,全面承擔崗位培訓,初、中等文化基礎教育,中、高等文化專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社會文化生活教育等五大任務。20年來,北京的成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使幾十萬成人得到繼續深造的機會,提高了文化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僅1999年,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共有畢業生68916人。第二,北京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遠距離、開放式辦學,將高等教育送到遠郊區縣。第三,北京市創辦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由于具有"寬進嚴出、教考分離"等特點,吸引力越來越大。到1998年參加考試的人次已超過100萬。僅1997年就有27萬人次參加83萬科次考試。第四,進行了招生政策的改革。北京在成人高校和高等自學考試開辦專科起點本科教育,為大專學歷人員提供繼續深造機會。此外,北京還開設了第二專業專科學歷教育,為取得大專以上學歷者提供完善知識結構的機會。第五,北京市廣泛開展各種資格性證書考試的培訓活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如律師證書、會計證書、駕駛證、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第六,北京市從1994年開始實施"成人教育培訓工程",系統開發全市人力資源。近幾年,各類學校積極支持企業深化改革,大力開展再就業培訓。
師資是影響一個地區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北京的教師無疑是人才濟濟。北京市是通過引進補充、培養提高、職務晉升、深化改革等措施,使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高。引用一組數據來看,北京高等院校專職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達48.33%,其中正副教授達44.26%,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為45.26%。成人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的占88。5%。
為加強高校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從90年代開始,北京就建立了優秀青年教師選拔培養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點培養年輕人,現在他們有的已成為教學、科研骨干。
單由政府的財政撥款辦學,已捉襟見肘。新時期,北京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彌補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同時也涌現出一批教育基礎雄厚、辦學質量優、社會口碑好的民辦高校等。
21世紀的北京教育將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首都的教育水平,在全國率先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率先構建起各級各類教育相互銜接溝通、配套協調的現代教育體系,率先建立終身學習制度進入學習化社會。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