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
1.哈薩克斯坦有句諺語說:“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這句諺語體現了
A. 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B. 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統一
C. 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
D.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2.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類,從中國等亞洲國家引進鰱魚進入阿肯色州。隨后不少養魚場也紛紛效仿,把鰱魚當作了絕佳的天然池塘清潔員。20世紀80年代后,亞洲鯉魚(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鳙魚、鯉魚、鰱魚等8種魚的統稱)遠離限定的水域,進入密西西比河、伊利諾伊河,大量繁殖。這種魚體型巨大,什么都吃,無任何天敵,給美國十多個州的河流、湖泊生態帶來毀滅性災難。為保護當地的生態,美國政府于2009年底開始大規模捕殺亞洲鯉魚。以上事例對我們的啟示是
A.完全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D.人們對自然的每一個正確認識,都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的認識
3.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蝴蝶效應。他指出:“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只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后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于這個效應比較常見的闡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后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的哲學寓意是
A.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
B.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C.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世界上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
4.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但根據新配方研制的膠水粘不牢東西,人們認為這是不成功的發明。幾年后,弗雷應用斯班瑟的發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膠記事貼,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發明用在合適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創意。這一事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有
A聯系是客觀的,發明創造要避免改變事物的聯系
B聯系是多樣的,發明創造要善于發現事物的聯系
C聯系是必然的,發明創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D聯系是具體的,發明創造要把握事物聯系的條件
5.2015年7月的第四個周末注定在電影史上留下印記,中國電影票房誕生了兩項紀錄。25日,《大圣歸來》票房累計6.17億元,超越《功夫熊貓2》成為國內比較賣座的動畫電影;26日,上映10天的《捉妖記》以13.17億元超越《泰囧》,成為國產片歷史上的票房冠軍。對于兩個紀錄,有人歸因為人才的積累,有人歸因為技術的提升。從哲學角度說,“破紀錄”這件事情表明
A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
B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
C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其他事物的歷史
D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6.美國動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氯化鈉藥片塞進羊肉里喂狼,狼吃后,嘔吐不止,十分痛苦。慢慢對羊肉倒了胃口,改食其它肉類。動物學家然后對其進行馴化,用于看守羊群。效果十分理想。材料主要體現的哲理是
A.人可以改變和創造規律
B.人可以利用和完善規律
C.人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
D.人可以認識和發現規律
7.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磨難,同時又促使人類更加自覺地去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從災難到進步,其中體現的深刻哲理是
A.“災難”和“進步”作為矛盾雙方,包含著向對立面轉化的趨勢
B.“災難”向“進步”轉化是無條件的,體現了矛盾雙方的互相貫通
C.“災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進步”轉化,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
D.“災難”促進“進步”體現了某些外因的決定作用
8.“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圖”,該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其內涵主要有
A.一分為二的觀點
B.絕對同一的觀點
C.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觀點
D.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的觀點
9.有一首詩在西方感恩節期間廣為流傳,“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我納稅,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來越緊,那表示我吃得很好;一大早被響起的鬧鐘吵醒,那表示我還活著;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潔的窗戶,那表示我有個家;比較后,感謝過量的電子郵件,因為那表示我有很多朋友。”這首詩體現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C. 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種把握對立
D. 矛盾雙方互相依存、相互貫通
10.有個科學家經過808次實驗,終于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藥物。這種藥物的發明,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殊榮。記者問他:“在808次實驗中,哪一次實驗使你比較感到痛苦?”“當然是第807次失敗的那次呀!”科學家回答。“那么,哪一次實驗又使你比較感到快樂呢?”“當然是第808次成功的那一次呀”!“請你再談談,在這項發明創造中,你體會比較深的是什么?”“事實證明,在科學實驗中,當我比較痛苦的時候,也就臨近了比較快樂的時候。”這為科學家成功的事例表明
A. 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B. 度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標志
C. 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客觀性
D.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1.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比較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這一法則告訴我們
A. 在矛盾的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
B.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C. 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D. 矛盾的相互否定促成新的矛盾統一體產生
12.關于光的性質,歷史上曾有牛頓的光的“微粒說”和惠更斯的光的“波動說”,長時期爭執不下。后來,愛因斯坦創立了光的“量子學說”。有人問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還是微粒?二者不能并存!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愛因斯坦回答:“為什么不可以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自然界喜歡矛盾。”愛因斯坦的這一見解說明
A. 矛盾既是對立又是統一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
C. 矛盾對立面的轉化是無條件的
D. 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13.托爾斯泰在《安娜.卡烈林娜》里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表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
B矛盾的普遍性是有條件的
C分析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矛盾的特殊性是絕對的
14.錢鐘書高中畢業后,報考清華大學。發榜的時候,他的國文和英文成績都是滿分,但數學只考了15分。按照清華大學的招生規定,只要有一門課程不及格,就不予錄取。校長羅家倫看到錢鐘書的英文、中文成績俱佳,高出一般學生一大截,就決定打破常規,破格錄取。在清華,錢鐘書沒有刻意去補數學,而是將自己的中外文語言的強項發揮到了極致,比較終成為一代國學大師。這種現象說明
A.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
B.矛盾的相互排斥促成舊的矛盾統一體破裂
C.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15.民間諺語寓意深遠、代代相傳,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兩句諺語的哲學道理是
A.矛盾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B.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
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
16.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溫家寶總理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克服困難也不能脫離國際經濟的影響。但是……‘寄汲莫若鑿井’,就是說你想從別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鑿井。因此,我希望全體中國人都以自己的暖心來暖中國的經濟。”這段話中蘊含的辯證法原理是
A.內因通過外因加速或延緩事物的變化發展
B.外因決定著事物變化發展的性質和發展的方向
C.在事物變化過程中內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D.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源泉和根據,是根本的原因
17.馬克思曾經指出,古代國家滅亡的標志不是生產過剩,而是達到駭人聽聞和荒誕無稽程度的消費過度和瘋狂浪費。對一個國家來說,奢靡之風抬頭,如同衰亡的種子破土,政權的傾覆與事業的衰敗往往由此開始。由此,我們一定要牢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古訓,其中蘊含的哲理是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
C.辯證的否定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8.有一段“語錄”在網上廣為流傳:“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段話說明
A. 任何現象都是從一定的發面體現著本質
B.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 人的有目的的活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一定作用
D.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9.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但是,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加,由于濫用抗生素,出現了目前難以控制的“超級病菌”。上述事實表明
A.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B.發揮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C.事物始終處于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
D.事物經過辯證的否定實現了向自身的回歸
20.《韓非子·說林》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商紂王即位不久,命工匠為他制作一副象牙筷子。紂王的庶兄其子見了感嘆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這些珍貴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茶淡飯,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布衣裳,也不再愿住茅草房。這樣下去,我們境內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必然要去征伐其他國家的奇珍異寶。從象牙筷子開端,我看到了以后的結果,很為他擔心啊!”果然,紂王貪欲越來越大。百姓紛紛造反,紂王比較終死在鹿臺的熊熊烈火之中。這個故事說明
A.事物是永恒發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貪欲是人的天然本性
D.量變引起質變
21.法國有一句諺語:“一點又一點,小鳥筑成巢”。《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C.只要有量變,就必然發生質變
D.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
22.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里,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來,試驗者又把青蛙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游動,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等后來感到熱度難忍時已經來不及了。這就是有名的“煮蛙效應”或“溫水煮青蛙”。它體現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
A.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B.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
D.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23.在考研的旅途上,有人半途而廢,有人始終如一。半途而廢者亦不缺乏拼搏的曾經,始終如一者亦未見每天與睡眠搶時間,一切不過堅持罷了。我們經常提做事情要堅持到底,不堅持就不能勝利,只要堅持遲早有大的飛躍。從哲學上說,這是因為
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B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C質變是量變的必然趨勢
D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24.一杯紅牛提神。二杯紅牛亢奮,三杯紅牛煩躁,四杯紅牛滿臉包,五杯紅牛滿嘴泡。從哲學上看,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
A上火了,但與紅牛無關
B紅牛過期了
C量變導致質變
D一定條件下矛盾相互轉化
25.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的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青蛙效應”說明的關于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A.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
B.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C.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D.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
26.黑格爾說:“花朵開放時花蕾便消逝,人們會說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當結果的時候,人們又認為果實是作為植物的真實形式出現而代替了花朵。這些形式彼此不想提,互相排斥。但是,它們的流動性卻使它們成為有機統一的環節,構成整體的生命。”下列觀點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辯證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辯證否定是發展和聯系的環節
C.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D.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
27.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這表明
A.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
B.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從其暫時性方面去理解和對待
C.事物的變化發展只有間斷性,沒有連續性
D.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8.“必然的東西是偶然的,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這說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二者的統一表現在是指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
C.必然性就是偶然性,偶然性就是必然性
D.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29.馬克思說:”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直接合二為一,那一切科學都會成為多余的了。“這一觀點強調
A.任何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
B.現象和本質是有區別的
C.現象是由本質決定的
D.現象和本質的對立說明了科學研究的必要性
30.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科學理論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系統方法、模型化方法等。現代科學思維方法與辯證思維方法的關系是
A.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從根本上否定了辯證思維方法
B.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
C.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是辯證思維方法的前提
D.現代科學思維方法豐富和發展了辯證思維方法
31.關于主觀辯證法,判斷正確的選項是
A主觀辯證法就是唯心辯證法
B主觀辯證法決定客觀辯證法
C主觀辯證法屬于唯物辯證法
D主觀辯證法反映客觀辯證法
多項選擇題
1.【答案】CD
【考點】因果關系 聯系觀點
【解析】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范疇,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吹滅燈”引起“燒胡子”,屬于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故是因果關系,C正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胡子”和“燈”因為“吹燈”這個中介聯系到一起,故體現了事物的普遍聯系觀點,D正確。AB與本題無關,故不選。
2.【答案】BCD
【考點】聯系的觀點 矛盾規律 真理的相對性
【解析】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正是由于美國的魚塘和各個流域都是聯系相通的,因此鯉魚的大量繁殖才會給美國十多個州的河流、湖泊生態帶來毀滅性災難。故答案選擇B。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始終,它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美國的生態系統的混亂,正是因為魚場管理者只看到了鯉魚能夠清潔魚塘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其破壞生態的一面,故C項正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客觀真理的兩重屬性,人們對自然的每一個正確認識,都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的認識。題干中魚場管理者在前期只看到了鯉魚的優點,之后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了鯉魚更多破壞性質,所以D入選。A項屬于不可知論,本身錯誤。
3.【答案】AB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事物聯系的普遍性有三層含義: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蝴蝶的翅膀揮動,通過一系列的中介,比較后導致了天氣的大規模改變,這正說明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故答案選擇AB。CD選項和本題無關。
4.【答案】BD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故聯系具有客觀性和多樣性。A選項過于絕對,人們發明創造的過程就是一個改造事物聯系的過程。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偶然性是不可避免的,故C錯誤。而膠水的新配方的重新使用,就是在把握事物聯系的基礎上,發現事物的新聯系,才取得的成功。答案選擇BD。
5.【答案】ABCD
【考點】發展的觀點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故AB正確。票房的一次次被打破,正是體現了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等觀點,故CD正確。
6.【答案】CD
【考點】客觀規律
【解析】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故AB錯誤。人們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或發現規律,并利用這種合規律的認識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利的目的;人們還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科學家利用了狼的非條件反射,讓狼不想吃羊,然后對其進行馴化,用于看守羊群,正是體現了這一原理,故答案選擇CD。
7.【答案】AC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災難”和“進步”是一對矛盾,“災難”可以推動人類歷史“進步”,這正體現了矛盾相互依存,可以向對立面進行轉化,故AC正確,B項忽略了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D項中本身錯誤,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故錯誤。
8.【答案】ACD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的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太極圖中陰陽是一對矛盾,代表了對立面的對立性和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故答案選擇ACD。B項忽略了矛盾的斗爭性,故不選。
9.【答案】CD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文中說道:“一切不如意的事物其實都有積極性的一面”,“不如意”和“積極性”是一對矛盾。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故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對立。故答案選擇CD,AB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
10.【答案】BD
【考點】矛盾規律 量變質變
【解析】“痛苦”與“快樂”是一對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告訴我們,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文中當一個科學家熬過了比較痛苦的時候,就迎來了比較快樂的一刻,正是說明了矛盾一定條件下轉化,故D正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當一個科學家熬過了比較痛苦的時刻這個關節點后,量變就變成了質變,故B正確。AC項和題目無關。
11.【答案】BC
【考點】矛盾的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表現為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這正是特殊性的體現,答案B正確。矛盾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構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個矛盾以及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文中的“二八定理”表明,世界上百分之20的人起主要的作用,另外百分之80的人起次要作用,正體現了這一原理,故答案C項正確。選項AD與題目不符。
12.【答案】AB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光既可以是波又可以是粒子,波和粒子是不同的,二者有斗爭性,但是光又同時具有兩者的特性,又體現了同一性,故A選項入選。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在同一性中也有斗爭性,正是這一唯物辯證法觀點的體現。故B正確。C項忽視了同一性和斗爭性轉化的條件,故錯誤。D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目無關。
13.【答案】AC
【考點】矛盾的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文中所說,各個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這說明各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答案選擇AC。BD項錯誤,矛盾的普遍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特殊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14.【答案】CD
【考點】矛盾精髓
【解析】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故要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堅持重點論。錢鐘書的特長是文科,故他的主要矛盾是文科,數理化是次要矛盾,錢鐘書抓住了自己的主要矛盾,終于成為了一代國學大師,體現了上述規律,故D項正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錢鐘書和別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他分析了自己的不同,發展自己所長,比較后成功,他的成功正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結果,故C項正確,AB項與題干不符,故不選。
15.【答案】BD
【考點】矛盾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指的就是唱歌、吃飯、裁衣都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故答案BD入選。AC項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16.【答案】CD
【考點】內因外因
【解析】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寄汲莫若鑿井”強調“鑿井”這一內因,認為它是事物變化的源泉和根據,是根本的原因;但是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必須通力合作度過難關,即體現出在事物變化過程中內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所以AB項錯誤,CD項正確。
17.【答案】AB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矛盾規律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一個國家如果過度奢靡,必然導致量變引起質變,國家就會衰亡,故B選項入選。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故A入選。CD與本題無關。
18.【答案】B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意識能動作用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強調量變的重要性,B入選。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重復的事情用心做”就體現了這一知識點,C入選。AD項與題不符。
19.【答案】AB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人類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夠改變客觀規律,客觀規律仍然發生著作用,新型的病毒層出不窮,故B正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抗生素過度使用,超過了一定限度,導致了“超級病菌”的出現,正是這一原理的體現。故A正確。CD選項本身錯誤,事物的發展可能出現倒退,而事物經過辯證的否定,到達的是否定之否定的階段,否定之否定階段仿佛是向原來出發點的“回復”,但這是在更高階段的“回復”,是“揚棄”的結果。
20.【答案】BD
【考點】聯系觀點 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從拿到象牙筷子那刻起,紂王的欲望就在他心里發酵,逐漸膨脹,比較后導致國家滅亡,這個實例體現了兩個原理,第一是聯系觀點,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象牙筷子和名貴的碗筷聯系,碗筷又和奇珍異寶聯系,這就體現了普遍聯系的觀點,B項正確。第二,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點點欲望的積累,就是量變,到了比較后引發了政變,這就是質變,D項正確。A項錯誤,發展是前進向上的運動,紂王的墮落不是發展。C項屬于望文生義。
21.【答案】AB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題目中的諺語都體現了事物都是從基礎做起的,大事都是從小事做起的,這正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故AB兩項入選。而C項錯誤,量變必須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關鍵點之后才能發生質變。D項錯誤,量變與質變并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二者相互滲透,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2.【答案】ACD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溫水煮青蛙”正是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質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非連續性,量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質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飛躍性。答案選擇ACD。B項不符合題意,文中并沒有體現出曲折性。
23.【答案】B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矛盾規律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考研的同學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出成績,這就體現了質變是兩邊的必然趨勢,C入選。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考研學子不懈努力,從沒成功變成成功,這就是矛盾規律的體現,B入選。AD項與題目不符。
24.【答案】CD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適當的紅牛可以提神,但是喝得太多則會變得上火,這就體現了適度原則,CD正確。AB屬于望文生義,故不選。
25.【答案】BD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溫水煮青蛙”正是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質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非連續性,量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漸進性,質變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飛躍性。BD正確。而AC錯在把量變質變混為一談,只看到了量變質變的同一性,沒有看到二者的對立性,不選。
26.【答案】ABCD
【考點】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它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只有經過否定,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轉變。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孕育產生于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節聯系起來的。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黑格爾的名言,花開花落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正是體現了這一規律,故答案選擇ABCD。
27.【答案】ABD
【考點】發展的觀點 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鮮明的指出了辯證法思想中的發展觀點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一切現象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它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只有經過否定,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轉變。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孕育產生于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節聯系起來的。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故ABD項正確。
28.【答案】ABD
【考點】必然性與偶然性原理
【解析】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故答案選擇ABD。
29.【答案】BD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這就要求人們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馬克思的名言的意思就是如果現象和本質沒有區別,所有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一目了然,那么就不需要科學研究了,科學研究的實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故BD正確,AC與題目不符。
30.【答案】BD
【考點】思維方法與辯證思維方法
【解析】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從各個方面充實了辯證思維中的世界圖景;現代科學思維以其特有的方式證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思維的觀點,并進一步促使辯證思維方法具體化、精確化。故BD正確,AC錯誤。
31.【答案】CD
【考點】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
【解析】唯物辯證法既包括客觀辯證法也包括主觀辯證法,體現了唯物主義、辯證法、認識論的統一。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即以概念作為思維細胞的辯證思維運動和發展的規律。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即客觀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形式呈現出的各種物質形態的辯證運動和發展規律。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故CD正確,AB錯誤。
相關推薦: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0
2017.02
考研國內外(國際)時政熱點新聞:1月31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5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6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考研國內外(國際)時政熱點新聞:2月6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考研政治復習規劃之加強鍛煉篇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