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7考研政治精講精做題之辯證法單項選擇題

來源:中公考研 時間:2017-02-20 14:55:28

  辯證法

  一、單項選擇題

  1.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與普遍接入,使大量數據的獲取、聚集、傳輸、處理、分析等變得越來越便捷,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門話題。大數據分析的關鍵就在于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隱藏的關聯,從而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這說明

  A.現實聯系的多樣化和復雜性要求人們對各種不同的聯系分別地、具體地加以研究

  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人為的

  C.人們主觀想象中的聯系可以代替對象自身的客觀聯系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聯系的基礎

  2.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有人肯出錢把別國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發票”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補償金”。這個法令出來后,大大推動了魯國的救贖行動,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果。子貢是孔子門下比較有錢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國時,贖了一位魯國奴隸。子貢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發票”當眾撕毀,并聲稱愿意自己承擔所有的費用,不向國家報銷。子貢回國后去見孔子,孔子說:“你的行為沒有損害自己的行為價值,卻損害了國家的法律。因為你,從此,這個法律再也沒有明確的社會效果了。”孔子的觀點蘊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B. 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統一

  C.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D.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3.民間有一種迷信說法叫作“烏鴉報喪、喜鵲叫喜”。這句話的錯誤在于否定了聯系的

  A.普遍性

  B.客觀性

  C.多樣性

  D.條件性

  4.“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城;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句話告訴我們

  A.要善于從整體上、動態中把握事物的聯系

  B.運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

  C.發展就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D.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5.事物的聯系具有多樣性,我國古代有一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寓言故事,城門失火了,離池塘很遠,但人們用池塘里的水滅火,一會兒火滅了,池塘里的水舀干了,滿池魚遭了殃,這里體現了事物聯系多樣性中的

  A.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

  B.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

  C.間接聯系和直接聯系

  D.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

  6.宋代徐璣在《黃碧》中說,“水清知酒好,山瘦識民貧”。其中所呈現的水與酒、山與民的關系告訴我們

  A.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C.事物的聯系是多樣化的

  D.“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7.一個研究員將跳蚤放在桌上,對它喊了一聲“跳”。跳蚤跳了一下,研究員做了記錄。然后他將跳蚤折斷一條腿開始第二次實驗。此時,研究員又喊了一聲,跳蚤當然不跳了。研究員認真地記錄道:“當跳蚤斷了一條腿之后,它就變成了聾子。”這一實驗說明

  A.事物之間是完全沒有聯系的

  B.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C.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

  D.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8.現代管理學有一個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個木桶的比較大容量,不是由圍成木桶的比較長木板或平均長度決定的,而是由比較短的那一塊木板決定的。要比較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須著重解決好“短木板”的“補短”問題。這一原理的哲學寓意是

  A.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B.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C.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

  D.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

  9.前蘇聯研制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這在管理學中被稱為“米格-25效應”。“米格-25效應”對我們的啟示是

  A.整體的所有屬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B.整體的性質由部分決定

  C.整體等于各部分的總和

  D.整體功能可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孟子》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表明

  A.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B.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客觀的

  D.改造世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11.自從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綿羊“多利”誕生以來,科學家們相繼成功克隆豬、牛、馬等動物。2013年日本科學家借助用克隆動物培育克隆動物的“再克隆”技術,成功用一只實驗鼠培育出了26代實驗鼠。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再克隆可以無限持續下去。人類在克隆技術上取得的成就說明

  A.人類可以創造新的自然規律

  B.人類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自然

  C.人類可以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D.人類已經完全認識了客觀世界

  12.中國有句古話叫“萬物土中生”。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明了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來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無土栽培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在沙漠、戈壁灘、海島等無土地區種植作物,具有省工、省水、實現作物早熟、高產、避免土壤病蟲害傳播、無污染等特點。這表明

  A.普遍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

  B.人們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但可以改造規律

  C.事物發展的規律可以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D.人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

  13.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先進,就無所謂落后;沒有正確,就無所謂失誤。這說明

  A.矛盾雙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雙方是相互貫通的

  C.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雙方是相互轉化的

  14.“因禍得福”這句話的啟示是

  A.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C.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15.“君子和而不同”對“和”與“不同”理解正確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爭性

  D.和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16.史鐵生在《我與地壇》里說“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這句話表明

  A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前提

  B必然性通過偶然性

  C量變必然導致質變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7.沙丁魚在運輸的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后來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鲇魚,情況則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原來鲇魚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后,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對于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沙丁魚也就不容易死了。“鲇魚效應”表明

  A.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B. 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無條件的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不可分割的

  D. 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8.中國取得抗戰全面勝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關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談話,承認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或國際上都沒有定論,在國與國的關系中,從不同角度看這一問題的結論也不同。關于這一段歷史,說法正確的是

  A.戰爭中的中日雙方只有斗爭性沒有同一性

  B.雙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

  C.抗日戰爭的結束表明中日社會主次矛盾發生轉化

  D.中日之間的矛盾始終是1937 年以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9.《孫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韓信據此背水一戰,大敗趙軍;馬謖據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這說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C.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D.矛盾具有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20.中醫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一是“取類”,把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集中起來,發現事物之間的相類性,“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二是“比象”,在對“類”有了認識之后,“因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中醫“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包含的哲理是學科網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問題關鍵

  B.從整體著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質

  C.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21.鄭國有個人,白天在一棵大樹下避暑乘涼,他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跟隨樹影移動自己的席子,避暑效果頗佳。到了晚上,月亮升空,他想,此法既然白天有效,那么晚上用它來躲避露水一定也不會錯。于是,隨月下樹影移動席子,結果樹影越遠,他身上的露水也越重,比較后全都濕了,他還不知是什么原因。其中的原因所包含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D.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22.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西醫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會導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實現“刀下無痛”,一直是醫學界的夢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外科手術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學止痛劑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發現、成功使用和推廣,醫學才真正進入了無痛手術時代。今天,麻醉劑已經廣泛應用于外科臨床手術,但據醫學統計,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敗。這表明

  A.矛盾雙方的統一是無條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

  C.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決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

  23.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故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故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袋鼠回答:“很難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這個寓言故事的哲學寓意是

  A.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內因決定外因

  B.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轉化

  C.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

  D.現象表現本質,本質決定現象

  24.公孫龍牽著一匹馬出關,把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說:“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白馬和馬是兩回事。”公孫龍“白馬非馬”命題的錯誤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系

  25.有人說,一個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終歸于失敗。這段話告訴我們

  A.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B.要懂得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C.要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D.要學會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質

  26.列寧在《談談辯證法》一文中,講到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時,舉例說“伊萬是人”,這個命題表明

  A.個別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個別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個別之中

  D.一般先于個別而存在

  27.古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首詩體現了

  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B.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C.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能引起質變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

  28.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這句話的含義是

  A.量變引起質變

  B.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D.事物是對立統一的

  29.“打鐵還得自身硬”這句話著重強調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C.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D.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3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的這句話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 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B. 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C.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1.醫學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年人的身體健康與其血液PH值有關,如圖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

  B.PH值在6.8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

  C.PH值在6.8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

  D.PH值在7.35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

  32.“愛情無須死去活來,溫馨就行;朋友無須如膠似漆,知心就行;金錢無須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須長命百歲,健康就行。”這段話體現的哲理是

  A.重視量的積累

  B.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C.把握適度原則

  D.抓住機遇贏得主動

  33.19世紀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提出了生物“激變論”,認為有機界的變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災變所引起的。從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的角度講,這個觀點的錯誤在于

  A.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B.認為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否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D.認為質變為量變開辟道路

  34.20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了電氣、電子、原子能、宇航、海洋開發等前所未有的新技術領域,多種多樣的技術難關,都對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從而促使材料科學不斷創新。人們在尋求新材料的過程中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陶瓷材料,原來普通陶瓷是由小晶粒雜亂無章地燒結在一起的。這些小晶粒并非“親密無間”,中間有許多間隙和氣孔,構成一道屏障,阻止光線穿過,于是人們改變這些小晶粒的排列秩序,使之非常緊張,從而使光線從中穿過,普通陶瓷也就變成了透明的特種陶瓷。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這說明

  A.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能夠引起質變

  B.無論在任何條件下,矛盾的雙方都是可以轉化的

  C.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D.事物的構成要素在結構和排序上發生變化能夠引起質變

  35.“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備才能無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底線思維,凡事不能超越底線。如法律底線、政策底線、利益底線、道德底線等,一旦突破這些底線,就會出現無法接受的壞結果。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底線是指

  A.聯系的條件性

  B.度的關節點

  C.主要矛盾

  D.事物發展的連續性

  36.某省教育部門曾從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人群中,分別抽調了8萬-10萬的樣本,經過調研得出如下結果:一周內課外補課在3課時之內的學生,成績有所上升;一周內補課3-6課時的學生,成績看不出來升降;而一周內補課超過6課時的學生,成績明顯下降,而且超得越多越厲害。無獨有偶,對每天學生的作業所做的調研數據顯示:學生多做半小時之內作業的,成績有所上升;多做一兩個小時作業的,成績看不出好壞;而超過兩個半小時作業的學生,成績普遍下降。這一調查結果說明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外因在特定條件下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實踐活動中應遵循適度原則

  D.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互影響、相互決定

  37.恩格斯指出:“在化學中,燃素說經過上百年的實驗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錫利用這種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來的氧氣中發現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實在對立物,從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說。但是燃素說的實驗成果決不因此就被拋棄。正好相反。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過其表述被顛倒過來,從燃素說的語言翻譯成了現今通行的化學語言,因此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有效性。”這說明

  A.辯證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B.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的環節聯系起來的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歷史就會向前發展

  D.辯證否定是事物之間的相互否定

  38.俄國哲學家、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話,即“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越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以說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段話體現了

  A. 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B. 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

  C. 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 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

  39.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虎之故犯這種錯誤,在于割裂了

  A.必然與偶然之間的關系

  B.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

  C.本質與現象之間的關系

  D.可能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40.“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這兩句古詩啟示我們,觀察事物要

  A.善于把握因果聯系

  B.善于區分新舊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41.現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A.與本質無關的現象

  B.人們在認識中發生的錯覺

  C.從反面歪曲表現本質的現象

  D.人們任意制造的現象

  42.盡管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特異功能的存在,但是普通百姓和名人們仍然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來看待“大師”的特異功能。比較近炒的火熱的“王林事件”被人們關注的不是特異功能,而是很多名人都拜訪此大師并合影留念,之故名人們熱衷于拜訪王林大師,是因為

  A王林的確有特異功能

  B名人們產生了錯覺

  C王林制造了假象

  D王林制造了假象,同時名人產生了錯覺

  43.“守株待兔”的故事中農夫的錯誤從哲學上講是

  A.否認了規律的客觀性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沒有在事物運動變化中把握規律

  D.把事物運動中的偶然聯系當作了必然聯系

  44.錢鐘書在《圍城》中寫道:“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偶然是化了妝的必然”的哲理在于

  A.沒有純粹的偶然

  B.偶然性和必然性產生的原因相同但表現形式不同

  C.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

  D.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45.假如當時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那么秘密跟蹤他的那些金兵就不會死在郭嘯天和楊鐵心他們兩家人的院子里了,同樣,完顏洪烈也不會見到包惜弱而對她念念不忘了,那些金兵會輕松死在丘處機手里。宋朝注重商貿,因此資本主義萌芽將在中國首先出現,那么到今天,中國將是比較發達比較文明的國家,遠遠領先于日本美國歐洲。之故今天沒有發生,都怪丘處機這小子,沒事干嘛去什么牛家村嘛。這段話

  A是機械決定論觀點

  B是非決定論觀點

  C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聯系

  D是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46.砍伐森林和破壞植被會引起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會進一步破壞植被。這說明

  A.原因和結果是直接同一的

  B.原因和結果的對立是絕對的

  C.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

  D.原因和結果是無法區分的

  47.“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一句眾所周知的格言。在現實生活中,好士兵為數眾多,其中相當元帥的也不在少數,但士兵真的成為元帥的卻是鳳毛麟角。因此,想當元帥的士兵成為元帥具有

  A.現實性

  B.不可能性

  C.抽象可能性

  D.現實可能性

  48.“概念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從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被倒轉過來了。”這段話表明,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

  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

  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事物的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大數據就是對多樣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想要的結論,文中大數據運用的關鍵正是通過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多樣的,復雜的隱藏聯系,故A選項正確。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故BC選項錯誤。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中介”并不只包括信息,故D錯誤。

  2.【答案】D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文中子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魯國人,子貢不付錢的行為實質上拉高了道德底線,導致其他魯國人不能夠要求贖金,從而令法律形同虛設,體現了子貢和魯國人之間有聯系,故D是正確選項。A項本身正確,但是文中子貢的行為并不是量變,故不選。BC不符合題意,不選。

  3.【答案】B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題干“烏鴉報喪、喜鵲叫喜”這句話中,烏鴉叫和有壞事發生、喜鵲叫和有喜事發生本身并沒有聯系,是人的主觀附會的,故應該選擇B。ACD并沒有在文中體現。

  4.【答案】A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文中“全局”是整體,“一城”是部分,“萬世”是整體,“一時”是部分。這句諺語正體現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首先,整體與部分的存在是互為條件的,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沒有部分便沒有整體;反過來,整體制約著部分,沒有整體便沒有部分。整體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體。其次,整體與部分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故在看到部分的同時要看到整體,符合本觀點,故選A。BCD選項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5.【答案】C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包括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等。文中城門失火,本來和池里的魚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人們用池中之水救火,池水越來越少,比較后魚渴死了,故這個成語,主要體現的是間接聯系,即事物和現象之間通過較多的中介、中間環節而發生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聯系,故答案選擇C。

  6.【答案】D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看見水清澈無污染就知道用這里水造的酒質地一定好,看見山上什么東西都沒有就知道老百姓的生活肯定很貧苦.,這體現了聯系的觀點。在人類誕生之前或在人類認識與實踐活動尚未涉及的領域中,存在著純粹自在的客觀聯系,它們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在人類實踐活動范圍內由人們按照一定目的、計劃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聯系,如文中的“酒”“貧”,盡管這些聯系呈現“人化”的特點,滲透著人的目的性、能動性,但這并沒有改變或者取消聯系的客觀性,這些“人為聯系”只是人們依據客觀聯系創造條件,改變了聯系的具體形式。故排除B選D。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具有聯系,故A錯誤。文中并沒有體現多樣性,故C不選。綜上所述,此題選D。

  7.【答案】D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堅持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題中跳蚤不跳是因為腿斷,而不是因為失去了聽覺,研究員扭曲了這其中的客觀聯系,忽略了聯系的客觀性,故選擇D。ABC本身錯誤,A否認了事物之間的聯系,B否認了聯系的條件性,C否認了人為事物的客觀性。綜上所述,本題選D。

  8.【答案】A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文中“短木板”為部分,“木桶”為整體,該題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哲學原理,整體與部分的存在是互為條件的,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沒有部分便沒有整體;反過來,整體制約著部分,沒有整體便沒有部分。短板現象正體現了局部對于整體的制約,故本題選A。BCD本身正確,和題意不符。綜上所述,本題選A。

  9.【答案】D

  【考點】聯系的觀點

  【解析】整體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蘇聯的飛機雖然各個零件不如美軍飛機,但組裝合理,故綜合性能很好,這體現了整體的功能可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排除C而選D。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質,故A錯誤。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反映整體,故B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D。

  10.【答案】D

  【考點】客觀規律

  【解析】文中,孟子的話意思是,只要不違背農時,糧食就會吃不完。只要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時節,那木材便用之不盡。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故本題選D。AC兩項本身正確但是和題目不符合。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故B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D。

  11.【答案】C

  【考點】客觀規律

  【解析】克隆綿羊“多利”是科學家利用客觀規律制造出來的,這體現了規律的相關原理,規律具有客觀性,故人們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但是人們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或發現規律,并利用這種合規律的認識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利的目的,故本題排除AB,選擇C。人類可以認識客觀世界,但是還沒有完全認識這個世界,D選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C。

  12.【答案】D

  【考點】客觀規律

  【解析】規律具有客觀性,故人們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人們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或發現規律,并利用這種合規律的認識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利的目的;人們還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使事物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題中,人們掌握了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并將其利用在一些極端地區,使得植物可以在那里生長,故D項正確,BC錯誤。規律的根本特點是客觀性,故A本身錯誤。

  13.【答案】C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本題題干所說的“上”、“下”,“先進”、“落后”等都是一對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兩種基本屬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故本題選C。ABD項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

  14.【答案】A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文中的“禍”與“福”是一對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兩種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禍”與“福”相伴相生,體現出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原理。故本題選A。BCD項與題無關。綜上所述,本題選A。

  15.【答案】C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題中“和”與“不同”是一對矛盾,“和”指的是和諧,表現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同一性,“不同”指的是和別人的意見的不同,表現的是人際交往中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故本題選C。“和”與“不同”并沒有重要程度之分,故AB兩項錯誤。D項本身正確,但是C為比較優選項。

  16.【答案】A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題中“丑女”和“美人,“愚氓”和“智者”,“懦夫”和“英雄”等這一對對矛盾,都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這體現了矛盾同一性的觀點,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故這道題選擇A。BCD本身正確,但與題干無關。

  17.【答案】D

  【考點】矛盾基本屬性

  【解析】鲇魚和沙丁魚是一對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兩種屬性,鲇魚和沙丁魚之間斗爭性占主要方面,正因如此,沙丁魚才能在漫長的運輸過程中得到存活,這體現了矛盾的斗爭性對事物發展的促進作用。沙丁魚快速的移動,正體現了斗爭促使事物的量變。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故答案選D,AC選項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B選項錯誤,矛盾雙方的轉化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故B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D。

  18.【答案】C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矛盾體系中,各矛盾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同的,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在抗戰期間,中日關系的主要矛盾是戰爭,而72年后中日關系回暖,兩國之間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戰爭轉向了和平與交流,故C入選,D錯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故A錯誤。B項則錯在把力量增減的量變錯認為質變。

  19.【答案】D

  【考點】矛盾特殊性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謖和韓信用同樣的戰術,結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就是因為具體情況不同,而馬謖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故D正確。ABC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干無關。

  20.【答案】D

  【考點】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題中“類”指的是共性,“象”指的是個性,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一定條件下,共性和個性能夠相互轉化。中醫在認識了“類”以后,在共性指導下再去研究新的個性,這正體現了矛盾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答案選擇D。ABC三項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21.【答案】B

  【考點】矛盾特殊性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鄭國人在白天發現隨著太陽的位置變化,自己躲在陰影下會更舒服,到了晚上也用同樣的方法躲避露水,結果身上一身的露水,就是因為沒有隨著具體情況的改變而分析問題,故選擇B。ACD不符合題意,故不選。

  22.【答案】B

  【考點】矛盾特殊性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一般情況下,麻醉藥是有效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麻醉藥卻失效了,這正是矛盾特殊性的體現,故B正確。矛盾雙方的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故A項錯誤。事物的性質由主要方面決定,C項錯誤。共性寓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而不是相反,D項錯誤。

  23.【答案】C

  【考點】矛盾不平衡性

  【解析】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題干中,袋鼠能夠出籠不是因為籠子不夠高,關鍵是因為門沒關,故“門沒關”是主要矛盾,動物管理者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故選擇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故A錯誤。BD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不符。

  24.【答案】D

  【考點】矛盾的精髓

  【解析】“白馬非馬”屬于相對主義詭辯論,它割裂了“馬”和“白馬”之間的客觀聯系,“馬”是指共性,而“白馬”屬于個性,共性與個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故這道題選擇D。ABC項與題意無關,故不選。

  25.【答案】A

  【考點】矛盾不平衡性

  【解析】在復雜事物中,包含著多種矛盾,而每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對事物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總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叫做主要矛盾。故我們要堅持重點論。做大事者,總是能夠抓住應該做的事,即人生中的主要矛盾,故這道題選擇A。BCD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目不符。

  26.【答案】B

  【考點】個性與共性

  【解析】本題中“伊萬”是個性,“人”是共性,伊萬屬于人的范疇,這正說明了個性體現共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一定條件下,共性和個性能夠相互轉化。B項正確,AC項錯誤。又因為一般和個別是一對矛盾,相互依存,同時產生同時消滅,故D錯誤。

  27.【答案】B

  【考點】內因外因

  【解析】題中“琴”是外因,“指”是內因,琴聲被彈奏需要指頭和琴同時作用,體現了內外因哲學原理,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故B正確。ABD項在文中并沒有體現,故不選。

  28.【答案】C

  【考點】內因外因

  【解析】題干中的“腐”是內因,如果不腐爛,就不會“蟲生”,“蟲生”就是外因。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故本題答案選擇C。ABD項本身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

  29.【答案】D

  【考點】矛盾規律

  【解析】“自身硬”指的是鐵砧,打鐵的時候必須把原料放在鐵砧上反復敲打,鐵砧必須比原料硬,打鐵才能完成,直到成型。這句諺語比喻做一件事的時候,自身條件過硬十分的重要,體現了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根據。ABC項不符合題意。

  30.【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題目中“難事”開始于“易”,“大事”開始于“細”,說明要成功就必須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就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這道題選擇C項。ABD項與題目無關,故不選。

  31.【答案】A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圖中,人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屬于健康,6.8-7.35、7.45-7.8之間屬于非健康,低于6.8和高于7.8則人就會死亡,6.8、7.35、7.45、7.8、6.8都是量變質變轉換的關節點,故答案之中,只有A選項中的變化沒有超過關節點,屬于量變,而BCD項中都包含了量變與質變兩種變化。故本題選擇A。

  32.【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題干中的“死去活來”、“如膠似漆”、“取之不盡”、“長命百歲”都是沒有堅持適度原則,“溫馨”、“知心”、“夠用”、“健康”都屬于合理的范圍內,故選C。ABD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

  33.【答案】A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題中居維葉的理論認為生物的變化是突發性的災難引起的,只看到了質變的作用,沒有提及量變的作用,故本題選擇A。

  34.【答案】D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文中人們改變了陶瓷分子排序上的順序,屬于量變中的次序上的變動,這一變動使得陶瓷發生了質變,故答案選擇D。AC本身正確,但與題目無關。只有在特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才可以實現相互轉化,故B錯誤。綜上所述,此題選B。

  35.【答案】B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題中的“底線”即關節點,人超出了這些關節點,其行為和人品就會發生質變,故B正確。ACD本身正確,但是與本題無關,故不選。

  36.【答案】C

  【考點】量變質變規律

  【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只有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只有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文中小學生做適當的題,則成績會提升,但是如果做太多的題目,成績反而會下降,就是因為作業量超過了度的關節點,答案選C,AB選項本身正確,但是與題意不符。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二者并不是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關系,故D選項錯誤。

  37.【答案】B

  【考點】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故AD錯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的過程。雖然全部燃素說被否定了,但是其內部比較合理的部分得到了繼承,這正體現了辯證否定觀,故選B。C項中的“否定一切”過于絕對,故不選。綜上所述,B正確。

  38.【答案】C

  【考點】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文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說明,人類的歷史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正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故C項正確,而A項表述錯誤。BD兩項與題目無關,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C。

  39.【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我們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狐假虎威的故事正是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答案選C。ABD項與題目無關,故不選。

  40.【答案】D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我們不能停留于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這句詩的意思是,螢火蟲像火而不是火,露水像珍珠而不是珍珠,正體現了如果停留在表面現象,就無法揭示事物的本質。答案選D,ABC項與本題無關。綜上所述,本題選D。

  41.【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真像是從正面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以歪曲的、顛倒的、否定的方式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故C正確。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故B錯誤,現象屬于物質范疇,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故D錯誤,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A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C。

  42.【答案】C

  【考點】現象與本質范疇

  【解析】假象是從反面以歪曲的、顛倒的、否定的方式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所謂錯覺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中個別特征的主觀反映,是錯誤的感性認識。王林通過各種手段偽裝特異功能,制造的是假象,這種假象并不是由于人們的主觀認識有誤而造成的,是客觀原因導致的,不是錯覺,故C正確,BD錯誤。A項屬于望文生義。

  43.【答案】D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必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它們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故事中,“兔子撞樹”是個偶然性事件,但是農夫卻認為這是個必然性事件,混淆了偶然和必然,故答案選擇D。ABC項與本題無關。

  44.【答案】C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必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D錯在否認了偶然性的存在,故不選。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故B錯誤。A忽略了兩者的對立性,錯誤。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偶然是化了妝的必然”正是體現了這一原理,故答案選擇C。

  45.【答案】B

  【考點】偶然性必然性范疇

  【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文中把丘處機去牛家村這一偶然事件當做決定歷史發展的關鍵,否認了必然聯系,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無客觀規律的,認為事物的發展是由其內在的“自由意志”所決定的,這是典型的非決定論觀點。故答案選擇B而不選C。A項的機械決定論只看到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忽視偶然性,與文中觀點相反,故不能選。D項中的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種,故與題目無關。

  46.【答案】C

  【考點】原因和結果范疇

  【解析】因果關系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故AD項錯誤。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原因產生結果,結果反過來影響原因,互為因果。植被破壞會引起水土流失,在這對關系中,植被破壞是“因”,水土流失是“果”,而水土流失則進一步破壞植被,這個時候“果”反過來影響“因”了。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統一的,二者互相滲透,結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現在結果之中,故B項錯誤。

  47.【答案】C

  【考點】可能性和現實性

  【解析】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現實中缺乏充分根據、尚不具備必要的條件,因而在目前是無法實現的可能性。現實的可能性是在現實中根據充分,具備必要的條件,可能實現的可能性。文中“當將軍”這個事件是個抽象可能性事件,因為其在生活中雖然有根據,但是這種根據不夠充分,很難在目前實現,故答案選擇C而不選擇D。AB與本題無關,不選。

  48.【答案】A

  【考點】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

  【解析】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即客觀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形式呈現出的各種物質形態的辯證運動和發展規律。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即以概念作為思維細胞的辯證思維運動和發展的規律。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故答案選A,BCD三項與題干無關。

相關推薦: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復試分數線預測匯總

  2018考研:全國各地區、學科備考交流群

a299b5decf1f5aada4caa030344c41d2.jpg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0

2017.02

2018考研國內外(國際)時政熱點新聞:1月31日

考研國內外(國際)時政熱點新聞:1月31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2018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2日

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2日相關內容......

20

2017.02

2018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3日

考研國內外(國內)時政熱點新聞:2月3日相關內容......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