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經濟的涵義和多種實現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該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獨資企業、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
①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同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
③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支柱,是國家財政收人的主要來源和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
④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原則的經濟基礎,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保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基本分配原則。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特點是:
①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方式的主體,而不是社會惟一的分配原則。
②還不可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存在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方式是因為存在私營經濟。
③只能以商品交換實現的價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勞動量為尺度。
④還必須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
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
(2)生產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種生產要素,取得相應的收入,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與有效利用,作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性。
(3)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貢獻參與分配結合起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論的重大發展。
加大分配調節力度,理順分配關系,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給勞動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效率是實現公平的條件和基礎,效率低下,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能或難以為實現公平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困;
(3)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必須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①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的關系;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極分化的關系;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具體措施:
①保護合法收入。
② 取締非法收入。
③ 整頓不合理收入。
④ 調節過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②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完善分配制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問題,由“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轉向“效率與公平并重”。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