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考點整理歸納

2017-06-06 09:16:07 來源:精品學習網

  在2017年的高考備考過程中,哪些歷史知識點是考生必須背誦的呢?下面來看看2017高考歷史考點,相信對你的復習有很大幫助。

  2017高考歷史考點整理歸納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明清

  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措施、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后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辟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衛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統一臺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說,民主思想,總結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歷史上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臺灣的管轄。

  說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一、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

  1、歷史條件: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和誘導作用

  2、時間地點成份: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官僚、地主、商人。

  3、早期著名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后被英商耶松船廠吞并);廣東南?h繼昌隆繅絲廠(1881年停業1920年閉歇。);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4、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1)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2)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微乎其微,輕重比例不適調。(3)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后。(4)布局不合理,這些企業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5)、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迫,決定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既有其社會歷史的進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5、意義:這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出現就標志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標志著中國新的生產方式的誕生,它是當時新的生產力,代表中國向近代化邁出了新的步伐。

  6、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根本原因:產生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1)革命性: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要求。(2)妥協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由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系,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

  二、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1)時間:19世紀四五十年代。(2)過程:外商企業—洋務企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3)來源: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4)分布:沿海、長江流域各通商口岸。(5)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優點;身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三重壓迫、剝削,革命性最強;和農民階級有著天然聯系,便于結成聯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傳,組織工人進行斗爭。中國無產階級這些特點和優點,必然使它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6)中國無產階級早期斗爭: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悲慘的生活境遇,已經使他們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如香港工人罷工、江南制造總局工人罷工等。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第一,使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變化,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第二,使中國社會階級結構產生了變化,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無產階級隊伍隨之壯大。第三,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斗爭;同時,無產階級也隨之壯大,這又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鴉片戰爭

  一、背景: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

  1、中國(落后):經濟上:資本主義緩慢發展,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政治上:官場腐敗,階級矛盾繳化。軍事上:裝備陳舊,營務廢馳,紀律敗壞。外交上: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

  2、世界(歐洲先進):政治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經濟上:19世紀上半期,世界資本主義處于上升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成了“世界工廠”,法美等西方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外交上:加緊擴張,掠奪更多銷售市場原料產地,英國炮艦和走私船出沒中國東南海域,進行騷擾和侵略。

  二、英國鴉片走私和中國禁煙運動

  1、英國走私鴉片:(1)原因: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2)危害:大量白銀被掠奪,危害人民健康,士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危害清政府統治

  2、中國禁煙運動:(1)代表人物:林則徐、鄧廷楨。(2)禁煙措施: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虎門銷煙。(3)意義:是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它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林則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

  三、鴉片戰爭經過:1840年6月,英艦駛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戰爭開始。1841年,英擴大戰爭,侵占香港島。1842年8月,英闖入長江到達南京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戰爭結束。

  四、中國人民抗英斗爭:①三元里人民抗英;②清愛國將領抗英

  五、鴉片戰爭爆發和中國戰敗的原因: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將中國變成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直接原因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成為導火線。 中國戰敗的原因:中國政治腐敗,經濟技術落后、這是中國戰敗的內因,在戰爭中的軍事指揮不當,策略上的左右搖擺,是中國戰敗的直接原因。英國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這是中國戰敗的外因。衰敗的封建主義無法抗衡新興的資本主義,這是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落后就會挨打。

  ◆太平天國運動

  一、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②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③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

  二、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1、準備:(1)組織準備: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借此發動組織群眾。(2)理論準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撰寫《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號召群眾起來推翻清朝統治。(3)實踐活動:馮云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組織拜上帝會,發展會員,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等六人的領導核心。

  2、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義: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2)東鄉稱王: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軍攻占永安。整頓建制,分封王爵(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初步建立政權。(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

  三、《天朝田畝制度》:(1)頒布: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后頒布的革命綱領。(2)內容:①廢除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②規定土地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與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③規定產品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目標: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3)評價:《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它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圣庫的規定,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加之當時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作保證,因此,根本無法實施。

  四、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1、北伐:目的:推翻清政府統治。時間:1853年。將領:林鳳祥、李開芳。戰果,北伐軍深入到清朝統治中心地區,牽制了敵人兵力,為太平天國東征、西征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失敗主要原因:太平天國戰略失誤,孤軍深入,給養和武器供應不足。

  2、西征:目的:鞏固天京革命大本營。時間:1853—1855年。將領:賴漢英、石達開。戰果:1853年,西征軍奪取安徽、湖北重鎮,然后進入湖南。1855年,石達開率西征軍在鄱陽湖口大敗湘軍,然后進入江西,攻占了大片土地。

  3、東征:目的:斷絕清政府的財源,充實自己的經濟力量。時間:1856年。將領:秦日綱。戰果:1856年秦日綱率東征軍奪取揚州、攻破江北大營,又同石達開會師再破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五、太平天國后期的保衛戰?

  1、天京變亂:⑴、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國領導者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革命的進取心減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長,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尖銳。⑵、經過:1856年秋,先是韋昌輝殺了楊秀清,繼而韋昌輝被處死。接著石達開率領精銳部隊出走,后來在四川大渡河全軍覆沒。⑶、影響:天京變亂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洪秀全大膽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擔任軍事指揮,先后封他們為英王、忠王;又封洪仁王干為干王,總理朝政。

  3、太平天國的防御戰:破江北大營:1858年,陳玉成、李秀成合力打跨江北大營。三河鎮大捷:同年,他們在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部隊。再破江南大營:1860年,他們又再次合力打破江南大營,李秀成率軍東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安慶保衛戰失。1861年,安慶陷落,次年陳玉成被俘,英勇就義。

  4、太平天國的失。(1)時間:1864年。(2)標志:天京陷落。(3)失敗的原因:從主觀方面說,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從客觀方面說,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對太平天國進行聯合絞殺。(4)教訓:太平天國的失敗充分說明由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5、太平天國運動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它的功績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②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起反外來侵略的任務。③同中國以往的農民戰爭相比,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中國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④太平天國后期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⑤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國人民的反殖民主義的斗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者。

  2017高考歷史考點整理的很及時吧,在高考的最后復習中,大家一定不要慌,做好最后的復習,考生還想知道更最新信息,就請繼續關注育路網。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2017高考歷史考點整理歸納”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伦乱子亲农村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一区自偷自拍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5g | 婷婷色六月综合缴情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AV |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